#MCN微头条伙伴计划#1938年,台儿庄战役,女护士正抢救重伤的连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7:56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1938年,台儿庄战役,女护士正抢救重伤的连长,一名日军突然挥刀砍来,眼见连长倒地,女护士盛怒,搬起大石就砸向日军的脑袋,不想,一颗子弹呼啸而至……

子弹打中了她的后背,顿时,女护士就倒地不起了。

战斗结束后,附近的民工开始清理战场,才发现她还微弱地喘着气,他们立刻将她送往陈塘村求救。

尽管被送到了村里一户姓陈的家庭,但她的伤势过于严重,最终在几个小时后,她因失血过多而去世。

临终时,她紧紧抓住陈家媳妇的手,将一张照片、两块大洋和一封信交到她手中,哽咽地请求她将这些物品寄回家。

陈家媳妇答应了她的请求。但由于战事吃紧,信件未能及时寄出,到稳定时再看字迹已经模糊不清,地址无法辨认,好在她留下的照片仍完好无损。

那这名女英雄到底是谁?又该如何倒找她的家人呢?

尽管一直没有消息,但这么多年来,陈家人一直没有放弃,直到2012年,他们终于在一些线索的帮助下找到了女英雄的身份。

经过查证,她叫刘守玫,家乡位于湖南汉寿县,得知这一消息后,她很多曾经的同学和乡亲们纷纷出面确认她的事迹。

至此,女英雄终于魂归故里。刘守玫的故事也渐渐清晰起来。

1920年,刘守玫出生于湖南,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。然而,她的父母虽然贫穷,却始终不放弃对她的教育。刘守玫从小聪慧,勤奋好学。

尽管那个时代的社会对女性有诸多束缚,刘守玫却通过自己的努力,突破了重重困难,考入了长沙周南女中。

学校不仅教她知识,还给了她更广阔的视野,让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的苦难和外敌的侵略。

1935年,刘守玫年仅15岁,进入了周南女中。在这里,她接触到新思想,深受爱国教育的影响。

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,刘守玫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,她决心投身抗战。

虽然家人极力劝阻她参军,认为作为女孩,她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,但刘守玫的决心没有动摇。

她和男友一起悄悄参了军,成功加入了女学生卫生队,并随队前往上海,参加淞沪会战,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。

上海的战斗异常惨烈,刘守玫和其他护士在炮火中穿梭,抢救伤员。无数战友和伤员的死亡让她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决定。

尽管队伍中伤亡惨重,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岗位。即便伤痛和死亡无时无刻不在逼近,她依然没有退缩,而是带着坚定的信念继续救治每一位伤员。

战斗结束后,队伍撤回湖南,刘守玫依然不放弃战斗,尽管男友在不久前意外离世,她仍然信念坚定。

台儿庄战役爆发后,刘守玫再次跟随部队奔赴前线。这一次,她已经是一名有着两年战地经验的老兵,面对敌人的子弹和炮火,她早已不再恐惧。

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,战斗十分惨烈,刘守玫所在的连队也未能幸免,遭遇了日军的突袭。

那一日,连长在战斗中中弹倒地,鲜血染红了大地。刘守玫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,准备为连长抢救生命。

就在她急速奔向连长的过程中,突然,一个日本军官冲了过来,挥刀砍向连长。

眼见连长惨死,刘守玫愤怒不已。她迅速捡起一块大石头,猛地砸向那名军官的头部。石头打中了敌人的头颅,军官当场倒地身亡。

此时,刘守玫的怒火依旧未曾平息,但就在她准备继续战斗时,一颗子弹从远处射来,击中了她的后背。刘守玫倒地不起,失去了知觉。

尽管努力抢救,刘守玫还是走了。陈家人将她埋葬在村外的乱葬岗,并在她的坟前插上了一根柳条,标记着她的埋葬地点。

尽管陈家人并不知道刘守玫的家在哪里,然而,他们始终坚持每年为她上坟,直到陈家媳妇去世。

时间流逝,陈家的孙子也继承了上一辈的遗愿,继续着手寻找刘守玫的家人。

终于,74年后,刘守玫的遗骸终于回到了故乡,并被安葬在湖南革命陵园。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尽管她的亲人已经不在,乡亲们依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。

通过他们的努力,刘守玫终于在家乡找到了自己的归宿。她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,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铭记。

刘守玫的故事提醒我们,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许多年轻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,甘愿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。

她的名字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度被遗忘,但她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。正是他们的付出,才有了今天的盛世太平。